人文主義者

我無意去討論【真識】是不是個社會企業,但我認為它是個人文主義者的事業 — 它是我身為一個人文主義者希望與世界建立的連結與對話、希望的營生方式、希望為社會帶來的變化,以及希望更多人能採取的人生觀與生活姿態。

而在這一切之前,有需要說明:什麼是我所謂的人文主義者?

人文主義者與學歷無關。沒進過學校、國中畢業、博士,都可以是人文主義者;當然,也都可能不是。

人文主義者最優先的性質,是對「人」各方面的好奇,真誠地希望得到更真實的答案。

人文主義者知道人有生物的欲求,常為了這些欲求掠奪與傷害外界,這些是正當而且不可漠視的;但同時也知道人有另一面,是超然於求生存的仁愛與真誠,有人在某些時候是願意傷害自我而助益外在與他人 — 這些也是不可漠視的。每個人總是在這兩端之間掙扎搖擺。

人文主義者對「人」有務實的信心:人不會天生以讓他人痛苦為樂,使人痛苦的行為,總是可以靠啟發、說理、引誘而減少,並且增加對萬物的仁愛之心。

人文主義者對「人」有信念,並嘗試將這樣的信念化為行動,甚至努力讓這分信念融入事業,以便傾注全部的心力與時間實踐信念。

人文主義者評價人,不是依他賺取多少,而是依他付出多少;不是以權位多高,而是以視野多遠;不是數計勝過多少人,而是依他服務多廣泛。

人文主義者願意用各種可能的形式探討人真實的一切,也敬慕一切讓人的生命更充實、豐富、深刻的努力,包括學術、藝術、政治、商業。

人文主義者相信,人活著有比等死更積極的意義,相信人活著、工作、思考、行動,除了讓人活著沒死之外,可以有更值得的原因 — 雖然那個意義與原因不見得清易地能說明白。

人文主義者反對將任何人當作敵人,無論其宗教、膚色、國籍。人文主義者的敵人,是一切為人加諸壓迫、囚錮、摧折的思維與主張。

失敗、痛苦、背叛、錯誤… 多數人總認為是可恥的,是極力廻避與漠視的。衰老、生病、殘疾、缺陷,多數人會覺得是可惡的,是不想碰觸、不想面對的。對人文主義者而言,這些都是人生必經、必然發生的歷程,重點不是在於它們是否發生,而是如何面對。

失敗、挫折、痛苦、貧困、疾病、被欺凌、受羞辱、地位卑低、事與願違…這一切經驗確實是負面的,人文主義者卻不認為這些是可恥的。反而,當一個人能夠有堅強、樂觀、正直、尊嚴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負面經驗,正是呈現出人性最美好而可敬的時刻。而這樣的機會,掌握在每一個人的手中。

人文主義者尊重每一個坦然面對失敗的人、敬重每一個改正自身錯誤的人、敬佩每一個樂觀而堅強面對疾病與殘缺的人。

財富、權位、外貌 、名聲…這一切人們慣常用來評價彼此的尺度,人文主義者理解,但是並不選擇採用,尤其不用以來評價自身、評價他人。

人文主義者很清楚人們追求這些事物時,為自我及對他人可能帶來的傷害;也很清楚,以這些為人生基礎時,一但這些事物崩垮或離去(是非常可能發生的),對自己人生帶來的毀滅性影響。

人文主義者為人們感受到美好而快樂,為人們感受到痛苦而悲傷 — 這是多數人都會感到的,但人文主義者總願意正視這樣的感受,並在此感受下行動。

人文主義者無法認為科技、商業、戰爭、武器…是人類的最終保障 — 這些是令人變強的因素,但不是令人生更有價值的原因。

人文主義者認識一個人,拒絕依據他的類別與標籤,而希望直探他的心願、行動、見解、思考、選擇、格調、脾氣、品味。

人文主義者相信,人活著不只是為了持續呼吸、飲食、睡眠、繁衍;而人活著為了什麼?人文主義者開列的不是一張短清單,而是一張無限的長清單,這張清單延伸到無垠。

【真識】的設立與運作,雖然總有歧嶇,可能在摸索與現實中偏離,但目標是走向人文主義者的方向。

(未完待補充)

相關文章:真識 徵求撰寫伙伴

返回上一頁